大青龙汤方歌方解,大青龙汤医案

发布时间:2023-03-15 11:16:17  来源:速问医

  • A+
所属分类:经方论治

【大青龙汤组成】麻黄(去节〉六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枚,生姜(切)三两,大枣十枚,石膏(碎〉如鸡子大。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沬,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方歌】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方解】此即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为发汗利水的峻剂,用于太阳阳明合病证。从药物组合看,麻黄、桂枝、杏仁、生姜、甘草、大枣皆辛温发汗,生石膏《神农本草经》谓:“味辛,微寒”,配于众辛温发汗药中,全方当显辛凉解表作用。但仲景原意是解太阳表、清阳明里热,并祛在表之水湿。

【仲景原文解读】《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解读】这里的太阳中风,是对主治风水的越婢汤证而言。越婢汤证原有“续自汗出”,患者又兼见麻黄汤的表实证,故见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这是因不能汗出,表不解、水湿不能祛除、内热不能外越的缘故,故患者既有麻黄汤证又有越婢汤证,故以麻黄汤与越婢汤合之的本方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为太阳中风之证,慎不可误给服本方,如果误给服本方,则会造成四肢厥逆、筋惕肉瞤,成为虚以实治的坏病,故谓此为逆也。

《伤寒论》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解读】水气外郁于肌表,虽无汗形似伤寒,但脉不浮紧而浮缓,身亦不疼但重。水气时有进退,因亦乍有轻时,如细审确无少阴证时,则宜用大青龙汤发汗行水。按语:本条所述当系溢饮证治。溢饮有属于阳热实证者,宜用大青龙汤治之;有属于阴虚寒证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治之。细审无少阴证,即排除阴寒表证。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解读】溢饮,《金匮要略》记载:“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是说从发汗治溢饮来看,二方作用相类似,但宜依证(参考上条)选一而用之,不是说二方主同一证。

【方证要点】本方证是太阳阳明合病方证,即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证,其主证是麻黄汤证、越婢汤证并见者:恶寒、身痛、脉浮紧,周身水肿、脉浮、恶风。临床常见于急慢性病,如各种感染发热,感冒、鼻炎、肺炎、肾炎、脑炎、风湿等。胡希恕先生指出:临床上见恶寒、无汗,可在葛根汤或大青龙汤中选择应用,若见口渴、烦躁则用大青龙汤,如兼见肿胀、喘满、小便不利而烦躁者,本方有捷效。此方治肾炎水肿适证用之,多取良效。

本文目录

1 【大青龙汤临床验案录】1.1 1.大青龙加苍术薏苡败酱草桔梗汤方证1.2 2.大青龙加白术薏苡败酱草桔梗汤方证1.3 3.大青龙加半夏苍术薏苡败酱草桔梗汤方证1.4 4.大青龙加苍术薏苡败酱草桔梗半夏厚朴汤方证1.5 5.大青龙加苍术薏苡败酱草桔梗赤小豆当归汤方证

【大青龙汤临床验案录】

1.大青龙加苍术薏苡败酱草桔梗汤方证

感冒盗汗案

齐某,男,4岁,初诊日期:2006年6月8日。

近5天来,晚上不睡觉,姥姥以为其妈妈出差不在家想妈妈所致,孩子断然否认而来诊,问其有何不适,除鼻塞、口干外别无他症,追问其姥姥,每晚刚入睡时头汗出很多,舌苔白根腻,脉寸浮。

辨六经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大青龙加苍术薏苡败酱草桔梗汤:麻黄6g,桂枝6g,杏仁6g,炙甘草6g,桔梗6g,生薏苡仁10g,败酱草10g,苍术10g,生石膏30g,生姜12g,大枣3枚。结果:服第一剂,鼻塞已,入睡正常,未再见盗汗出。

按语:此是外邪内热上扰神明,而致小儿不眠,因正不胜邪呈现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证,入睡人体正气旺,能抗邪出外因见盗汗,汗出表类虚,邪复入侵,因致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证多日不解。服大青龙加苍术薏苡败酱桔梗汤,以生姜、大枣、甘草、苍术、建中生津治在太阴,以麻黄、杏仁、生薏苡仁、败酱草、生石膏两解表里,邪除正安,故使眠如常,盗汗止。

鼻炎兼椎间盘突出症案

李某,男,32岁,初诊日期:2011年3月30日。

患者诉患鼻炎,流清涕,打喷嚏,早晚重,鼻不塞,眼睛痒、流泪,原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不敢受凉,不敢抬重物,以前腰痛向双下肢放射,现无放射痛,脚凉,盗汗,口中和,纳可,小便可,大便每日2次,成形,舌淡润苔白,脉弦略紧。

该患者辨六经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挟饮证,辨方证为大青龙加苍术薏苡败酱桔梗汤方证。处方: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炙甘草6g,苍术15g,生薏苡仁18g,败酱草18g,桔梗10g,生石膏45g,生姜15g,大枣4枚。7剂,水煎服,石膏同煎,日1剂。结果:吃完7剂药后出差,1个月后回来复诊,得知上次吃药后打喷嚏减轻,流清涕减轻,腰未痛,脚凉已,盗汗已。

按语:患者鼻流清涕、打喷嚏,为太阳表证;眼睛痒流泪、腰痛、脚凉、舌淡润苔白、脉弦略紧为表有水湿留饮之象。盗汗为太阳阳明合病,热迫津液外出;口中和、纳可,排除少阳实热,又兼挟饮,故该患者为太阳阳明太阴挟饮证。予大青龙汤加苍术薏苡败酱桔梗汤,解太阳表证、清阳明里热,并去在表之水湿,合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清热、排脓、消肿(鼻流浊涕)”,兼用苍术温中化饮,以治太阴。

本例及上例皆见盗汗。关于盗汗:《伤寒论》论“盗汗”见134条、 201条;《金匮要略•虚劳病》亦有论及:“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及《金匮要略•水气病》亦有论述:水气病篇“……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

冯老指出,盗汗实属邪正交争、驱邪外出的一种表现,有感冒经“盗汗”而愈者即是明证。既感冒,或经治或未经治,汗大出而病未解,则津伤表气虚,无力再作汗御邪外出,至夜,则人体功能得以休整恢复,正气得振,故可奋力祛邪作汗而出,汗出津液不足,往往又邪气复聚,而热不退。同时里热渐起,迫津外泄,亦致汗出。故《伤寒论》第201条说:“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胡希恕老师在讲解本条时指出:“脉但浮而不紧,病仍在表,但津液有所丧失,热势更迫津外出,发为盗汗。见盗汗不一定就是阴虚,临床上切不可一见盗汗,辄用黄芪之类,可以考虑以小柴胡加石膏汤,清其里热,盗汗可止”(《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冯老临证见之,盗汗多属“三阳病”,尤其多见于“太阳阳明合病”,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切不可盲目滥用“养阴”“补气”等药物留邪闭邪。

另外,如患者不以“盗汗”为主诉就诊时,多数医生很少去刻意问及晚上是否出汗。而冯老临证,几乎每例患者都要问到,只要患者回答“有点出汗”,或“有时睡时出汗”,即会记录为盗汗,而施以相应祛邪方法。

2.大青龙加白术薏苡败酱草桔梗汤方证

咳嗽案

徐某,男,5岁,初诊日期:2011年3月21日。

患者诉发热37.5℃,鼻塞,昨日咽痛,今日已不明显,咳嗽,咽痒,饮水少,无汗,纳可,大便两日未行,舌淡润苔白,脉弦数,右寸微浮,右关稍有力。

辨六经属太阳阳明合病挟痰饮证,辨方证为大青龙加白术薏苡败酱草桔梗汤方证。处方为:麻黄18g,杏仁10g,炙甘草6g,桂枝10g,桔梗10g,生薏苡仁18g,败酱草18g,生石膏45g,生白术18g,生姜15g,大枣4枚。2剂,水煎服,石膏同煎,两日1剂。结果:2剂后,诸症痊愈。

按语:患者发热、鼻塞、无汗、纳可、右寸微浮,为太阳表实证之征;发热而饮水少、舌淡润苔白、脉弦,为里有饮;大便两日未行、脉数、右关稍有力,提示阳明里热。故为太阳阳明合病挟饮证的大青龙汤加白术薏苡败酱桔梗汤方证,方证分析类前。考虑到患者大便两日未行,而阳明里热未结实(苔白、纳可),故加生白术温中生津通便。

3.大青龙加半夏苍术薏苡败酱草桔梗汤方证

感冒案

史某,男,3岁,初诊日期:2011年3月16日。

感冒两周,鼻塞流涕,涕黏白,咳嗽不明显,咽中有痰,盗汗,大便1日1次偏干,舌淡润苔白,脉弦细数。

辨六经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而津伤挟痰饮,辨方证为大青龙加半夏苍术薏苡败酱草桔梗汤。处方:麻黄10g,杏仁10g,炙甘草6g,桂枝10g,生薏苡仁18g,败酱草15g,桔梗10g,生石膏45g,清半夏15g,苍术15g,生姜15g,大枣4个。2剂,石裔同煎,两日1剂。结果:患者服完2剂后,诸症痊愈。按语:基于六经八纲分析症状。患者感冒、鼻塞流涕为寒邪束表之太阳证,涕黏、大便偏千、脉细数为里热灼伤津液之阳明证;咳嗽、咽中有痰、舌淡润苔白、脉弦提示里有痰饮。结合大青龙汤的方证含义,应予大青龙汤,因痰饮寒象甚明,故加温燥痰湿的清半夏、苍术,加桔梗利咽排痰,薏苡仁、败酱草清热、排脓、消肿。

咳嗽案

潘某,男,3岁,初诊日期:2011年3月14日。

家人诉咳嗽1周,无痰,鼻塞流涕,白天一活动就出汗,盗汗,饮水多,不发热,纳可,大便干,2〜3天1行,量少,舌淡苔薄白,脉弦数,右手力度稍大。

辨六经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挟痰饮证,辨方证为大青龙加半夏苍术薏苡败酱草桔梗汤。处方: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炙甘草6g,清半夏15g,桔梗10g,生薏苡仁18g,败酱草18g,生石膏45g,苍术15g,生姜15g,大枣4枚。2剂,石膏同煎,两日1剂。结果:2剂后痊愈。

按语:该患者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舌淡苔薄白,为在表;自汗出、盗汗、饮水多、大便干,脉弦数、右手力度稍大,为里热已显,咳嗽无痰,为无形痰饮上扰所致。冯老强调小儿外感盗汗提示:有表证在,而又非单纯表证,往往合并阳明。小儿体质稚嫩,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患病后往往传变迅速,易虚易实。

以上两病例大青龙加苍术薏苡败酱草桔梗汤中加半夏寓越婢加半夏之意,《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第13条“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为外邪里饮,饮郁化热,壅逆于上见咳逆上气,两目胀或头痛者,冯老临证于感冒、鼻炎、鼻窦炎等用此方较多。本例咳逆、目胀、头痛皆不明显,而加半夏,或因小儿叙症不确,亦为冯老经验使然。

4.大青龙加苍术薏苡败酱草桔梗半夏厚朴汤方证

感冒案

苏某,女,32岁,初诊日期:2010年12月25日。

患者诉近来感冒,咳嗽,痰多、色黄白,鼻塞,遇风则不适,热则易汗出,汗出则欲吐或欲便,乏力,偶有胸闷,腰痛,口干,不苦,大便1日1〜2行,舌淡黯苔薄,脉细。

辨六经属太阳阳明太阴挟痰饮证,辨方证为大青龙加苍术薏苡败酱草桔梗半夏厚朴汤方证。处方: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炙甘草6g,桔梗10g,生薏苡仁18g,败酱草18g,清半夏15g,厚朴10g,苍术15g,生石膏45g,生姜15g,大枣4枚。7剂,水煎服,石膏同煎,日1剂。结果:服完7剂后,服上方后,一侧鼻塞,咳减,痰减,手脚凉减。

按语:此方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挟痰饮证,因痰气郁阻,咳逆、胸满闷,故加厚朴,取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和半夏厚朴汤之意,杏仁主咳逆上气,厚朴理气化痰、消肿除满,两味相合治咳逆喘满。

5.大青龙加苍术薏苡败酱草桔梗赤小豆当归汤方证

鼻炎合并口腔溃疡案

凌某,女,24岁,初诊日期:2011年3月4日。

患者诉2个月没来月经,最后一次月经为2011年1月7日,未婚。现鼻塞流涕,涕白黄绿夹杂,咽痛,痰脓,色黄绿,口干不欲饮,唇干,身体稍微酸痛,身热,经常生口腔溃疡,左手大鱼际、右肘后、颈椎生湿疹,瘙痒,大便1日1次不成形,偶尔2次,舌淡苔白根腻,脉弦细数。

辨六经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挟湿热挟饮证,辨方证为大青龙加苍术薏苡败酱草桔梗赤小豆当归汤方证。处方: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炙甘草6g,桔梗10g,生薏苡仁18g,败酱草18g,苍术15g,赤小豆15g,当归10g,生石膏45g,生姜15g,大枣4枚。7剂,水煎服,石膏同煎,日1剂。结果:服药7剂后,3月11日来月经,经量多,近日没有口疮,湿疹瘙痒减,口干欲饮,鼻稍塞,涕白透明,痰脓白,大便调。

按语:患者平素湿热偏盛兼里有停饮,今新加外感,呈表里俱实热的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脉症合参,基于六经八纲分析患者症状:现鼻塞流涕、涕白黄绿夹杂、身体稍微酸痛、无汗、身热为表实热太阳证;咽痛、口千、唇干、脉细数为里热伤津之象,提示阳明里热证,口干不欲饮、大便不成形、苔白根腻提示里有停饮。患者经常生口腔溃疡,左手大鱼际、右肘后、颈椎生湿疹,瘙痒,现涕白黄绿夹杂,痰脓,色黄绿,舌淡苔白根腻,脉弦细数,加之患病之时为3月,提示里湿郁热趁外感之热两热相合充斥表里;湿疹、瘙痒为湿热蕴表,现涕白黄绿夹杂、痰脓,色黄绿为湿热壅肺;经常生口腔溃疡为郁热上攻,湿热内蕴故舌淡苔白根腻。结合上述病症分析可推断患者无孕而闭经为里湿挟瘀血阻塞胞宫所致。

诸症合参,方证自明:表未解合阳明里热兼表之水湿为大青龙汤证;里湿(饮)有化脓之变为薏苡败酱合当归赤小豆散证,因湿(饮)盛加苍术助薏苡仁祛湿,因咽痛加桔梗取桔梗汤之意兼排浊痰。薏苡仁味甘,微寒,有利尿排脓、消炎、止痛、解痹与解痉等作用,为治湿热佳品,合桔梗清热排脓之力更甚。若症见咽痛、浊痰、浊涕,为防化脓之变。冯老临床上喜用生薏苡仁、败酱草、桔梗以清热排脓,若里饮偏盛常在此基础上加苍术,疗效颇佳。

鼻炎案

李某,女,62岁,初诊日期:2010年3月24日。

过敏性鼻炎10余年,每日发作目痒、打喷嚏、流清涕,伴见面热、尿频、夜尿2〜3次,大便干,每日口服氯苯那敏3片以缓解症状,舌苔白,脉很细滑。

辨六经属外邪里饮化热之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五苓散合赤小豆当归散加荆防白蒺藜汤。处方:桂枝10g,茯苓12g,猪苓10g,泽泻18g,生白术18g,赤小豆15g,当归10g,荆芥10g,防风10g,白蒺藜15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日期:2011年3月31日。上方服7剂,尿频、大便干明显好转,鼻痒、打喷嚏变化不明显,下午五点左右仍面热,口中和,舌苔白,脉弦细。

辨六经仍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而辨方证为大青龙加苍术薏苡败酱草桔梗赤小豆当归汤。处方: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炙甘草6g,桔梗10g,苍术15g,生薏苡仁18g,败酱草18g,生石膏45g,当归10g,赤小豆15g,生姜15g,大枣4枚。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日期:2010年4月7日。

上方服7剂,鼻痒、打喷嚏明显好转,每日服用氯苯那敏1片即可,午后面热已,大便正常,口中和,但尿频又复明显,夜尿4次,舌苔白,脉沉细滑。处方3月24日方去白术、白蒺藜,加苍术15g,生薏苡仁18g,桔梗10g,清半夏15g。5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日期:2010年4月12日。

尿频不明显,夜尿1〜2次,已停服氯苯那敏,尚有鼻塞、打喷嚏,舌苔白,脉沉细。处方:3月31日方加细辛15g。药后无明显不适,停药。

按语: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的发生与患者的体质和所处环境有关,对该病的治疗,西医至今缺乏特异性手段,中医治疗也往往得失参半。本患者经4诊服药28剂取效,确属不易。

纵观本案治疗,一、三诊和二、四诊取方用药似乎出入很大,但始终围绕一条主线,即“外邪里饮”。初诊着眼于尿频,取用治疗外邪里饮的五苓散合利湿活血的赤小豆当归散。考虑目痒、鼻痒、喷嚏属太阳,故加荆芥、防风、白蒺藜等以解太阳之表。二诊尿频、大便干好转,提示上方治里饮取效,但鼻痒、喷嚏不解,提示表未解,又因里饮及里热明显,故改用大青龙加苍术薏苡败酱草桔梗赤小豆当归散,以解表清理热祛里饮兼以活血排瘀。三诊鼻痒、喷嚏减轻,提示解表有效;面热已,提示清阳明得效。但尿频加重,提示里饮较甚,故又转以初诊方加减治里饮。四诊尿频已,提示里饮除,故又转方以二诊方加大剂温化里饮的细辛,使表里双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