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芍药汤的功效,桂枝加芍药汤医案

发布时间:2023-03-15 11:17:42  来源:速问医

  • A+
所属分类:经方论治

【桂枝加芍药汤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279)

【组成】桂枝10g 白芍20g 炙甘草6g 生姜10g 红枣12枚。

【煎服】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

【桂枝加芍药汤主治】 太阴病,腹满时痛,或兼表寒证者。

【加减】腹痛拒压者,加大黄。

【禁忌】1. 腹痛喜冷者,忌之。2. 腹痛拒压者,忌之。

【类方】1.小建中汤:同可治虚寒腹痛。不同者,小建中汤以饴糖为君,其证以中州虚寒为主,故用于悸、衄、亡血、梦遗等虚劳诸症。2.桂枝加桂汤:同可治虚寒腹痛。不同者,桂枝加桂汤证之腹痛特点以冲逆悸动为主,而桂枝加芍药汤证,表证未解,以腹满时痛、挛急痛为主。

【临床运用】1.痢疾腹痛、肠胃型流感、腹疝痛、肠结核之轻证。(《古方临床之运用》)2. 肠梗阻术后肠狭窄证。(《汉方临床》1997;24(3):13)3. 便秘。兼见纳少腹胀,口干不多饮,脉沉细。(《伤寒论方医案选编》)4. 慢性菌痢。症见畏寒,发热,脉沉弦。(《刘渡舟验案精选》)

【桂枝加芍药汤浅议】桂枝证误下后,桂枝证仍在者,遵仲圣之教,仍用桂枝汤治之。本证为桂枝汤证误下后,表证未解,邪气内陷,出现腹满时痛,喜温喜压,便溏下利等太阴气血不利症状,故用桂枝汤解外,倍白芍止痛和肝,调理气血。证之临床,不必问误下与否、表证有无,但以脾胃失调,气血不和,肝木克土之腹满时痛,喜温喜按,脉沉弦迟为目标。

凡属误下,必伤胃气。胃气一伤,可因体质差异有寒化、热化、致虚、致实之临床表现。实热者当从阳明论,虚寒者则从太阴治,所谓阳明无壅补之条,太阴有忌下之说是也。二者之别,一“腹满时痛”,一“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临证辨别,一般以腹满痛呈间歇抑或持续;喜压抑或拒压;腹壁柔软抑或坚硬;大便下利抑或秘结为虚实之辨。张璐玉“腹痛亦有属火者,其痛必自下而上攻,若腹痛自上而下趋,定属寒痛无疑”可作寒热辨别之参考。本方从太阴论治,除治误下后腹满时痛外,复可用于脾胃素虚,感受寒邪后腹痛下利。其痛时作时止,喜温喜按,下利里急,纳少腹胀,口中和,或口干不欲饮,或食冷性饮食即疼痛加剧。腹诊可见腹肌挛急紧张,甚者如棒,腹皮薄,弹力差,或充满气体者。

本方与桂枝去芍药汤,皆属误下后救误方,桂枝去芍药汤证为误下后阳气受损,症见脉促胸满;本证系误下后阳气被阻,气血不和,症见腹满时痛,是以一减一加。可见仲圣制方在于权变,加一药减一药皆有规矩,既灵活而又不失原则。故有金科玉律,医方之祖之誉。

【桂枝加芍药汤医案】

1. 腹痛 蔚某,女,40岁。腹痛胀年余,饥饿时嘈杂不适,喜温喜按,得食可缓。胃纳尚可,口干不欲饮,小便利,大便干秘,二三日一行,着凉即泄泻。动则自汗,神疲乏力。月经后期,量多色淡,即日将汛。望其面色萎黄少华,舌淡红、苔白腻。诊得脉沉弦,当脐悸动,腹软无压痛。

脉证观之,此中气不足、气血两虚之证也。中焦虚寒,是以腹痛喜温,得冷泄泻;运化无力,是以腹胀、便秘;统摄无权,是以经量过多。论温中健脾、补气益血,小建中汤最为得当,因难觅饴糖,遂拟桂枝加芍药汤以代,遵柯韵伯“桂枝加芍药小试建中”也。

黄芪30g 当归10g 桂枝10g 白芍20g 炙甘草10g 生姜5片 红枣10枚 三剂

二诊:腹痛止,嘈杂不再,大便一二日一行。经毕一日,量明显减少。精神大好。

守方十剂

2.腹痛

黄某,女,64岁。腹满时痛四年余,久治不愈,今春在省城某医院就诊,经肠镜检查为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病检息肉有恶化之兆,行手术切除。术后满痛依然,多发于夜间。痛时喜按,或蜷卧亦可得减。胃纳不香,口不干、不苦,不思饮,不泛酸,微嗳逆。大便一二日一行,鸭溏不畅。望其面色萎黄少华,鼻头微青,形体消痩,舌润微暗,苔白腻。腹诊:腹皮薄弱,腹肌挛急,关元穴处压痛明显。脉来沉弦细弱。

证属脾胃虚弱,寒凝血滞。治当温经化瘀,缓急止痛。拟桂枝加芍药汤加味:

桂枝10g 白芍20g 炙草10g 莪术10g 三棱10g 生姜10片 红枣12枚 三剂,每日一剂,且须重视饮食治疗。

二诊:疼痛明显减轻。口中和,多唾涎,此虚寒证也。原方加吴萸10g 黄芪15g 三剂。

三诊:疼痛止,胃纳增,大便日一行,仍溏不畅。嘱守方续服七剂,隔日一剂。

四诊:疼痛不再,精神大好。纳化一如病前,大便已成形。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弦细,改参苓白术散善后。

——本文摘自《经方躬行录》

相关文章:

桂枝加芍药汤组成,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桂枝加芍药汤原文解读,方证要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