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葛根汤组成,加减运用,桂枝加葛根汤医案

发布时间:2023-03-15 11:17:38  来源:速问医

  • A+
所属分类:经方论治

【桂枝加葛根汤原文】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组成】葛根15g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5g   红枣12枚

【煎服方法】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使微汗出,病愈停后服,不愈续服之。

【主治】太阳病中风,项背强几几。

【加减】无汗、脉浮紧者加麻黄。

【禁忌】1.口干、口苦、喜冷、思饮者,忌之。2. 表实无汗者,忌之。

【类方】1.葛根汤:同为治项背强几几之方。不同者,葛根汤治太阳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者。2.瓜蒌桂枝汤:均可治表虚证之项背强几几。不同者,瓜蒌桂枝汤证兼阴虚,故有口干、口渴、脉沉等津液亏损症状。

【桂枝加葛根汤临床运用】1.感冒、肩凝、项背部神经痛、痢疾初起、麻疹、猩红热。(《古方临床之运用》)2.落枕。(全国伤寒师资进修班编《伤寒论讲义》)3. 胃痛。劳累或进食生冷则痛剧,喜温按,舌淡,脉弦细。(《赤脚医生》1972;2)4.中毒性痢疾。脓血便10〜20次/日,午前寒战,午后高热无汗,舌淡,苔薄白腻。(《蒲辅周医案》)2. 僵人综合征。症见头项强直,面色苍白,肌肉紧张,全身汗出。(《浙江中医杂志》1988;2:89)6.面肌瞤动。兼自汗、恶风,舌淡红,脉弦。(《中医杂志》1989;1:27)7.项背拘急。伴自汗恶风,便溏后重,舌苔白润。(《刘渡舟验案精选》)

【桂枝加葛根汤浅议】此调和营卫、解肌升津之方也,以汗出、恶风、项背拘急不舒为临床使用目标。

项背强几几,即颈项强急不舒、顾盼俯仰不自如之谓。为风寒侵袭,经脉不通,津液不能上达,筋肉失养所致。故用桂枝汤解外,加葛根升达津液。葛根一药,既有解肌驱邪、宣通经络之力,复有生津濡筋、升液止渴之功,《本经》谓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是以外感内伤皆可用之。解肌用量宜大,通常为30〜60克。

颈椎骨质增生,落枕多有此症,若兼见恶风,汗出,舌质淡,余常以本方治之。体弱者,加当归、黄芪;瘀滞者,加王不留行、姜黄,多能消除或缓减症状。

大论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二阳合病,即既有麻黄汤证,又见下利,为表邪及里,故用葛根汤解表和里。同理,桂枝汤证兼下利,本方同样可收双解之效。

【桂枝加葛根汤医案】1. 发热李某,女,33岁,市邮电局职工。绝育术后十余日,发热汗出,腰背恶风,项颈不舒,脉象浮缓。

观其脉症,此气血虚弱,营卫不和之中风证也。本当桂枝剂解肌以治,然王叔和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训,且时在盛夏伏天,白昼气温36℃,故不可不慎。询知口不苦、不渴,再视其舌,红润少苔。热象不显,津液不亏,用之无误也。拟: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6g 葛根15g 生姜3片 红枣5枚

仅服一剂,诸症全消。

2. 痢疾贾某,男,36岁,素体健身强,为摔跤健将。因食不洁之物,患痢疾。住院三天,痢不止,热不退(常在38℃以上)求服中药。

患者禀赋素盛,虽下痢数日,面色不衰,舌淡红、苔腻微黄。询知发热,恶寒,汗出,痢下白多赤少,里急后重,昼夜十余行,肛门不热。口不苦、不渴,饮食不思。脉浮滑数,诊腹不胀满,亦无拒压。

观其脉症,病属协热下痢。因表邪未解,宜逆流挽舟法治之。然既非无汗、恶寒之葛根汤证,亦非喘而汗出、表里俱热之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乃表虚而里热未成之桂枝加葛根汤证。拟:

葛根30g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6g 当归10g 木香6g —剂

二诊:下痢日行二三,发热减(37.5℃),微恶寒。章虚谷谓:“有一分恶寒,亦当从温散。”遵此说,复拟原方,二剂而愈。

3.痢疾刘某,男,20岁,农机校学生。1994年1月28日初诊。去年8月病痢疾,里急后重,日夜无度,脓血相杂,血多脓少,经输液点滴治疗好转。之后虽无脓血,然仍日便数行,常骨楚恶寒。近又犯病七日,便次甚勤,微有淡血,痛则欲便,便后痛减。口不苦,不思饮,胃纳不香。舌淡红少苔。切得脉象弦缓,诊腹脐左拒压。

观其脉症,下痢乃表邪内陷也。以恶寒、骨节痛楚为靶眼,遵俞昌先生之意,拟辛温解表法,投桂枝加葛根汤加味以治: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6g 葛根15g 荆芥10g 防风10g 生姜5片 三剂

二诊:骨楚止,微恶寒,腹痛大减,大便日一二行,溏稀无血。腹诊:脐左压痛消失,舌脉如前。原方再服三剂。

三诊:恶寒不再,腹痛止,大便日行一次,已成形。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滑。拟参苓白术散善后。

李映淮老师评语:本案用桂枝加葛根汤,方证相吻。加荆防者,显属蛇足。

4.休息痢 张某,男,30岁,工人,1993年1月3日初诊。下痢九年,初由食肉过多,继而洗澡、饮冷,次日出现脓血便。经住院治疗,下痢止。翌年秋,复便脓血住院。经结肠镜检,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用抗生素、激素等治疗好转出院。之后,每届夏秋即病,易医众多,皆斤斤于里证惟务,用温补脾肾、涩肠止泻及灌肠诸法,效皆不佳。今又下痢月余,日三至十余行,至厕虽勤,所下甚少,白多赤少,腹痛,里急后重。稍冷泻次增多,腹中气上冲逆,少腹胀满。且反复感冒,不发热、或微发热,咳嗽鼻塞,痰多白稠,口不干苦。舌淡红,苔薄白。诊其脉,弦细长。触其腹,腹肌挛急,脐周无压痛。

患者下痢九年,时轻时重,时作时止,属休息痢无疑。从脉证分析,似属表邪内陷,无积滞也。治宜鼓邪外出,从表而散,拟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投石问路,以观其变。

桂枝10 白芍10g 甘草6g 葛根15g 茯苓10g 枳壳10g 桔梗10g 前胡10g 杏仁15g 鱼腥草30g 二剂

二诊:连续两日未便,腹隐痛,冲逆减。咳嗽轻,鼻微塞,痰仍多,舌脉同前。药已中的,原方二剂进之。

三诊:大便日一行,无脓血,腹痛肠鸣消失,咳嗽止,鼻通畅。精神大好,如方再服三剂。

四诊:大便日一次,偶有二次者,呈溏便。服药已一周,未感冒,冲逆减轻,吐痰仍多。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此表邪已净,中虚湿盛,改健脾燥湿以治。盖土者,万物之根,以阳为生,土膏一动,百草茂盛。脾者,气血之源,脾土健运,气充血沛,正气存内,邪何以干?拟桂枝加葛根汤合桂枝人参汤加味:

桂枝10g 白芍10g 葛根30g 党参15g 白术15g 干姜6g 甘草6g 茯苳10g 陈皮15g 半夏15g 三剂

五诊:大便已成形,冲逆亦止。嘱守方续服三剂,并注意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以防再染。

按:俞昌曰:“外感三气之热而成下痢,其必从外而出之,以故下痢必从汗。先解其外,后调其内。首用辛凉以解其表,次用苦寒以清其里,一二剂愈矣。失于表者,外邪但从里出,不死不休,故虽百日之远,仍用逆流挽舟之法,引其邪而出之于外。”遵此说,九年之疾廿日治愈,可见给邪出路之重要。而一味消炎,无异于关门打狗,况且困兽犹斗,正气焉能不伤?痢之出路,不能囿于肠道一途,解表发汗亦系一径。曾有某患者献疑云:“痢疾细菌在肠道,用泻药排出体外,其理易明,然发汗之治,驱走乎?抑或杀死乎?”余曰:“君不闻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生存环境遭变,虽不杀而又岂能不毙!

——本文摘自《经方躬行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