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立方意义,治疗范围,诸家经验谈

发布时间:2023-03-15 11:16:08  来源:速问医

  • A+
所属分类:经方论治

小建中汤证,而正气不足,多自汗、盗汗者,加黄芪。——《金匮》

【组成】即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5.5克,煎法、用法同前。

【症状表现】原文: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补充:正气不足,脉见迟弱,腹拘急。自汗,盗汗,或有微热,或咳,或下痢,或腹痛,身痛等。

【立方意义】前桂枝汤证因出黄汗而加入黄芪矣,兹小建中汤仍系桂枝汤加味之方,上因自汗、盗汗等,而加入黄芪,盖以黄芪能健血液运行,走肌表则能止汗,资水道则能利尿,其中含有一种胶质与不溶性黏液质,具甘温滋补和气血之功,故既能利尿,亦能止汗,且能止痛。合胶饴、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等,尤能通血脉,固腠理,和营卫,补虚,缓痛,调健胃肠,而制泻痢。'

【治疗范围】以正气不足,腹里拘急为主而兼有他证。

【诸家经验谈】《治病法轨》:小儿肺风疾喘,本方加半夏、茯苓,无不愈者。

《名医类案》:丹溪治一女子十余岁,因发热,咳嗽喘急,小便少,后来成肿疾,用利水药得愈,然虚羸之甚,遂用黄芪建中汤,日一服,一月余遂愈。

《方函口诀》此方,用于虚劳之证,腹皮贴于背,无热而咳者,然或有微热者,或汗出,或无汗者,俱可用之。

和久田氏:余之用黄芪,不必汗之有无,但得肌表乏正气者,即不误矣。_

【诸家绪论】《丹溪心法》:黄芪建中汤桂枝改用肉桂。《济阴纲自》:治产后诸虚不足,发热,或恶寒,腹痛,本方桂枝改用肉桂。虚甚,加附子。

《医宗金鉴》:少血,荣养衰弱者,经行后,出血过多者,用本方。

《外台秘要》:引深师,本方加人人参、半夏,治虚劳腹满,食少,小便多。

益吉东洞:建中汤缓化气血湿滞之毒,黄芪建中皆用于气血涩滞,百脉弦急而自汗盗汗者。

编者按:叶橘泉氏说:(上略)各因人之体质不同,而病状遂异,此体质性治疗,在慢性疾患中,自有其真实性的理据,与不可否认之价值,斯言也,颇折中至当,谓为治虚劳病不可用者,盖未遇此病证故耳。如遇此病证,焉能舍之而不用哉。

【凭证使用】贫血衰弱者之虚劳病,产后虚弱,小儿喘息,产后失血,及其他具有本方证之患者。

——本文摘自《经方随证应用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