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中医治疗医案

发布时间:2023-03-11 17:15:40  来源:速问医

  • A+
所属分类:中医医案

蔡某,男,50岁,公务员,2004年3月22日初诊。患者2周前在成都某医院健康体检,结果显示“轻度脂肪肝”、血清总胆固醇(TC)6.8mmol/L、甘油三酯(TG)2.4mmol/L、谷丙转氨酶(ALT)67U/L、两对半全为阴性。西医予降脂药物(药名不详),因惧怕降脂药物有肝损害的副作用,特来门诊就治。刻诊:患者体形肥胖,身高167cm,但体重达82kg,自诉半年前即觉肝区不适,常觉胀满,局部跳动,晨起口苦口黏,口中有异味,大便黏腻不爽,舌苔中部厚黄腻,脉弦而有力。予当归芍药散合四逆散加味,处方如下:

当归10g 白芍15g 川芎20g 泽泻30g 白术20g 茯苓20g 柴胡10g 枳壳10g 茵陈20g 苍术15g 厚朴15g 陈皮15g 生甘草10g

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并嘱其少食肥甘,忌饮酒。

3月29日二诊:肝区胀满、局部跳动明显减轻,口中黏腻,口气较大,舌脉如前。上方加藿香10g、佩兰10g,7剂,水煎服。

4月5日三诊:偶觉肝区胀满、局部跳动,口苦、口中黏腻改善,舌苔中部厚黄腻,脉弦而有力。上方加桂枝15g、猪苓20g,7剂,水煎服。

4月12日四诊:症状如三诊,但舌苔减退,薄黄苔中部微腻,脉弦而有力。方药不变,改为散剂,嘱其连服3~6个月。

9月13日五诊:患者到某医院复查,结果B超示“肝胆未见异常”,血清总胆固醇(TC)6.5mmol/L、甘油三酯(TG)1.6mmo/L、谷丙转氨酶(ALT)35U/L。患者精神佳,已不觉肝区胀满,局部跳动,略有口苦、口黏,舌苔薄黄微腻,脉弦。嘱继续服药2~3个月。

【侍诊心得】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日益增加,是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脂肪肝患者饮食常偏于高脂、高糖食物或嗜酒,缺乏体力活动。嗜食肥甘厚味、过度饮酒导致脾胃运化障碍,过度安逸则气血津液缓行而滞,如此则导致痰瘀内生。土壅木郁,肝气有余,则肝失疏泄。脂肪肝属中医“肝痞”范畴,多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淤积于肝而成此病,其证候特点是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

本例患者体形肥胖,肝区不适,常觉胀满,局部跳动,口苦口黏,大便黏腻不爽,舌苔中厚黄腻,脉弦而有力,辨证为脾胃湿热,肝气不舒,湿瘀阻滞。治疗当燥湿健脾,疏肝理气,利水活血,故用当归芍药散合四逆散。方中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调肝,活血调血;白术、茯苓、泽泻渗湿健脾;厚朴、苍术、陈皮燥湿运脾;柴胡、枳壳疏肝理气;茵陈清热利湿。如此组方,一则理脾疏肝,兼利水活血,标本兼治,切合本病病机;二则“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未病先防。

二诊时口中黏腻,口气较大,加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浊。三诊时诸症均有改善,然方中虽合平胃散,黄腻舌苔却无减退,遂加桂枝、猪苓,是合五苓散全方之意,化气行水,以助三焦气化。四诊之时舌苔减退,中部微腻,效果明显,考虑到患者病情由来已久,需缓缓图之,方药不变而改为散剂,以观其效。服药数月,患者肝脏B超显示恢复正常,TG,ALT也在正常范围之内,惟有TC略高,但也有所降低。病情复杂却能数月奏效,令人欣然。

【按语】脂肪肝是因过食油脂,凝积肝系少阳三焦组织间隙所致。少阳三焦,是由膜原腠理组成,大至皮肤之中,分肉之间,胸膜肓膜,小至每一细胞,均由筋膜构成,膜外间隙,即是腠理。膜腠遍布全身,外通肌表,内接脏腑,表里上下,无处不有,乃是津气升降出入之路,营血新陈代谢之所。脾系胃肠是主纳运饮食器官。所摄营养物质跟随水津进入肠道夹层间隙,与肺系吸入之清气、肾系生化之精液汇合以后,运行三焦,称为卫气。如果过食肥甘,营养过甚,脂凝液聚,阻于大腹间隙之中,腹如孕妇,高高突起。如果肝的筋膜间隙脂肪堆积,则发为肝痞,西医称之为“脂肪肝"。三焦组织间隙阻滞,妨碍血络新陈代谢,胆液流通不畅,胆固醇等停留血内,高于正常之量见矣!综上所述,治疗此证,法当通调三焦津气,疏通肝系胆流,肝脾并调,才与病机相符,此一病案,即是肝脾同治例证。

——本文摘自《陈潮祖医案精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