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恶阻中医治疗经验谈,妊娠恶阻可服半夏

发布时间:2023-03-15 15:39:30  来源:速问医

  • A+
所属分类:中医基础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第4期《中日伤寒论研究专辑》译载了日本胜田正泰氏题作《东洞到希哲》的文章,该文在“对《药征·半夏·辨误》的批判”一节中,强调“半夏对妊妇仍以慎用为宜”。下面是何老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以半夏治疗恶阻,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干姜、人参、半夏);此后。《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安胃饮(清半夏、青黛、赤石脂)以及近世妇科名家上海朱小南家传方(姜半夏、焦白术、姜竹茹、陈皮、砂仁、子芩、乌梅,左金丸),吾师朱良春老中医以生半夏、决明子、赭石、旋覆花、陈皮、生姜组成的基本方亦都用半夏。可见,无论古今,治疗妊娠恶阻皆用半夏。

“半夏动胎,妊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之说,始于金元时期之张元素。李时珍《本草纲目》引用过这句话。李时珍引用它,并非是完全肯定它,不过是记上“有此一说”而已:我们看《本草纲目》的附方中,就有仲景的干姜人参半夏丸,主治妊娠呕吐。而且李氏不同意世俗以半夏、南星为性燥之说,指出:“湿去则土燥,痰涎不生,非二物之性燥也”,唯证属“阴虚劳损”,非“湿热之邪”者忌用,盖此时用“利窍行湿之药是重竭其津液,医之罪也,岂药之咎哉”。历代医家对张元素“半夏动胎"之说多持否定态度:如王肯堂《女科准绳》所载治恶阻方中,除仲景的干姜人参半夏丸之外,还有八方用了半夏。他说:“诸方并用半夏者,以其辛以散结气,泻逆气,故呕恶自止”林佩琴《类证治裁》亦云:“今人以半夏墮胎鲜用,然半夏实未动胎也。”由此可见,半夏动胎之说不能成立,半夏既无碍于胎,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以慎用为宜”的问题了。

姜能制半夏之毒,同时,生姜、干姜本身皆有止呕的作用,所以对于恶阻(也包括其他疾病的呕吐)之由寒饮、痰湿所致者,常姜、夏同时用之。但不能说半夏非与生姜相伍不可,胃热、痰热一般不用姜,但半夏仍可单独使用,前面引用过的张锡纯的安胃饮就是例证。

何老的临床体会,对于妊娠恶阻的治疗,认为应以辨证为依据而选用适当的方药。如寒则温之,用生姜、砂仁、干姜、丁香之类;虚则补之,用人参、茯苓、白术、山药之类;热则清之,用黄芩、黄连、栀子、芦根、竹茹之类;气郁则疏理之,用紫苏、枳壳、藿香、木香之类;气血不和则调之,用当归、白芍、柴胡、枳壳之类。不一定每方都用半夏,但半夏止呕,确有殊功,所以对于妊娠恶阻,使用的机会很多。

大凡半夏所治之呕,多为水湿、痰饮,阻于中焦,使胃失和降而致者。因为半夏既能燥湿祛痰,又长于和胃降逆.而恶阻之由中虚停痰积饮而致者颇为多见,如《妇人良方》中说:“妊娠恶阻,由胃怯弱,中脘停痰。”《女科指要》说:“妊娠脾胃虚弱,夹气而痰涎内滞,致病恶阻。”所以何老治恶阻,常用《金匮要略·痰饮》之小半夏汤(半夏10~15g,茯苓20~30g,生姜15~20g)为基本方,随病之寒热虚实而加味,药煎好后,晾温,每10-15分钟呷下半口,半日服完,疗效比较满意,一般1-2剂即可见效。

唯何老治恶阻及神经性呕吐所用之半夏,多系生半夏,即采集后去粗皮,阴干后即可,不再用其他方法加工炮制。之所以用生半夏,是由于现在半夏的加工方法,系用白矾水浸泡,或以半夏与白矾同煮透晾干切片,白矾的化学成分为硫酸铝钾,与半夏同制,有助于治痰,而不利于止呕。张锡纯曾经指出:“特是呕者,最忌矾味。”所以他的安胃饮、薯蓣半夏粥等方用半夏,都“淘至无丝毫矾味”才用,名之为“清半夏”。曹颖甫《金匮发微》亦指出:“半夏的加工方法太繁,且久经浸泡,去其药味而留其渣滓,欲以止呕,岂能有效。”生半夏有毒,是指用它生嚼,或用丸、散、粉剂,其临床表现为口腔及咽喉黏膜烧灼感或麻辣感,胃部不适,恶心、胸闷,舌、咽、口腔麻木肿痛,有的可出现腹泻。但以生半夏作煎剂,无论加用生姜与否,只要煎足1小时,其有毒成分即可被破坏,而止呕作用不受影响。如经过久煮服后咽喉舌根仍有不适感者,可嚼生姜一两片,或含咽一匙白糖,即可消除。

因此,何老认为半夏动胎之说不能成立,妊娠恶阻是可以服用半夏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