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的位置,肾的作用是什么,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3-15 15:38:46  来源:速问医

  • A+
所属分类:中医基础

  肾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所以称肾为“先天之本”。肾在五行属水。它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肾主骨生随,外荣于发,开窍于耳和二阴,在志为恐与惊,在液为唾。由于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络属于肾与膀胱,肾与膀胱在水液代谢方面亦直接相关,故肾与膀胱相为表里。

  一、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1. 藏精

主生长、发育、生殖 肾藏精,就是说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的作用,这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肾对于精气的闭藏,主要是为精气在体内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使精气无故流失,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六节脏象论》)。

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夫精者,生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它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就是《灵枢本神》中所说的“生之来,谓之精”。所以称“肾为先天之本”。“后天之精”是指出生以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气,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所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肾,“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虽然不同,但都同归于肾,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先天之精” 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的化生,有依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二者相辅相成,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精气。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这一段论述,明确地指出了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人在出生以后,由于先天之精不断得到后天之精的培育,肾中精气逐渐有所充盛,出现了幼年时期的齿更发长等生理现象,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一种促使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称作“天癸”,于是男子就产生精子,女子就按期排卵,月经来潮,性腺的发育逐渐成熟,具备了生殖能力,人就进入了青春期。以后,随着肾中精气由充盛而逐渐趋向衰退,天癸的生成也随之而减少,甚至逐渐耗竭,性腺也逐渐衰退,生殖能力也随之而下降,以至消失,人也就从中年而转入老年。 其次,明确地指出了以齿、骨、发的生长状况,作为观察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也就作为判断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标志,至今仍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此外,由于较全面地阐述了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壮、老、已,因此,对于防治某些先天性疾病、生长发育不良、生殖机能低下和防止衰老等,均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活动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全面阐明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概括为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养、濡润作用的称为肾阴;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阴和肾阳,又称元阴和元阳、真阴和真阳,是机体各脏阴阳的根本,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维护着各脏阴阳的相对平衡。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这种相对平衡遭到破坏而又不能自行恢复时,就会形成肾阴虚和肾阳虚,出现内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舌质红而少津等肾阴虚证候,或是出现疲惫乏力、形寒肢冷、腰膝冷痛和萎弱、小便清长或不利或遗尿失禁、舌质淡,以及性机能减退和水肿等肾阳虚的证候。

由于肾阳和肾阴是各脏阴阳的根本,所以在肾的阴阳失调时,会因此而导致其他各脏的阴阳失调。如肝失去肾阴的滋养,称为“水不涵木”,可出现肝阳上亢,甚则肝风内动;心失去肾阴的上承,则可引起心火上炎,或导致心肾阴虚;肺失去肾阴的滋养,则可出现咽燥、干咳、潮热、升火等肺肾阴虚之证;脾失去肾阳的温煦,就会出现五更泄泻、下利清谷等脾肾阳虚之证;心失去肾阳的温煦,就会出现心悸、脉迟、汗出、肢冷、气短等心肾阳虚之证。反之,其它各脏的阴阳失调,日久也必累及于肾,损耗肾中精气,导致肾的阴阳失调,这就是“久病及肾”的理论依据。

由于肾阴和肾阳均是以肾中精气为其物质基础的,肾的阴虚和阳虚,实质上均是肾中精气不足的表现形式。所以肾阴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累及肾阳,发展为阴阳两虚,称作“阴损及阳”;肾阳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可以累及肾阴,发展为阴阳两虚,称作“阳损及阴”。

此外,还需加以说明的是,肾中精气亏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条件下,肾中精气虽已亏损,但其阴阳失调的状况,却又不很明显,因此可称作肾中精气亏损,或可分别称为肾精不足和肾气虚。

  2. 主水

肾主水液,主要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肾者水脏,主津液”(《素问逆调论》)。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津液的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和转输、肺的宣发和肃降、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输送到全身;经过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液、尿液和气排出体外。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实际上是主宰着整个津液代谢,肺、脾等脏对津液的气化,均依赖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特别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直接相关,而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在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中又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所以说肾主水液。如果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失常,则既可引起关门不利,小便代谢障碍而发生尿少、水肿等病理现象,如《素问水热穴论》中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又可引起气不化水,而发生小便清长、尿量大量增多等病理现象。

  3. 主纳气

纳,就是固摄、受纳的意思。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才能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但必须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类证治裁》中说“肺为气之主,肾为其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肾的纳气功能,实际上就是肾的闭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从理论上来说,肺吸入之 清气,必须下达于肾。《难经》中提到“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于肝”。实际上是说明了肺的呼吸要保持一定的深度,有赖于肾的纳气作用。因此,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若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呼吸就表浅,可出现动辄气喘,呼多吸少等病理现象。这称为“肾不纳气”。

  肾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 在志为恐

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恐与惊相似,但惊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受惊;恐为自知,俗称胆怯。惊与恐,对机体的生理功能来说,是一种不良的刺激。恐为肾之志,但总与心主神明相关。心藏神,神伤则心怯而恐。“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素问举痛论》),是说恐和惊的刺激,对机体的气机运行产生不良的影响。“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的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气迫于下焦,则下焦胀满,甚至遗尿。“惊则气乱”,是指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遭到一时性的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的现象。如《素问举痛论》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2. 在液为唾

唾为口津,唾液中较稠厚的称作唾。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若多唾或久唾,则易耗损肾中精气。所以古代导引家以舌抵上腭,待津液满口后,咽之以养肾精。但唾与脾胃也有关,“唾为肾液,而肾为胃关,故肾家之唾为病,必见于胃也”(《杂病源流犀烛》)

  3. 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实际上是肾中精气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营养,而肾中精气充盈,才能充养骨髓。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以及老年人的骨质脆弱,易于骨折等,都与肾中精气不足,骨髓空虚有关。

髓,有骨髓、脊髓和脑髓之分,这三者均是肾中精气所化生。因此,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是影响骨的生长和发育,而且也影响及脊髓和脑髓的充盈和发育。脊髓上通于脑,髓聚而成脑,故称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的发育就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反之,肾中精气不足,则髓海失养,形成髓海不足的病理变化。《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的“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实际上也是指肾中精气主骨生髓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

“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牙齿也由肾中精气所充养。牙齿的生长与脱落,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此外,由于手足阳明经均进入齿中,因此,牙齿的某些病变,也与手足阳明经,肠与胃的生理功能失调有关。

发的生长,全赖于精和血。因为肾藏精,所以说其华在发。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不仅依赖于肾中精气之充养,而且也有赖于血液的濡养,所以又有“发为血之余”之说。青壮年时,由于精血充盈,则发长而有光泽;老年人的精血多虚衰,毛发变白而脱落,一般来说,这是正常规律。但在临床上所见未老先衰,头发枯萎,早脱早白者,与肾中精气不足和血虚有关。

  4. 在窍为耳及二阴

耳是听觉器官。听觉的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的盈亏有密切关系。肾中的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听觉灵敏,分辨力较高,所以《灵枢脉度》中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反之,肾中精气虚衰时,则髓海失养,耳的听力就会减退,或者发生耳鸣,甚至耳聋。人到老年,肾中精气就会衰退,听力也会减弱。所以说肾开窍与耳。

二阴,就是前阴(外生殖器)和后阴(肝门)。前阴是排尿和生殖的器官,后阴是排泄粪便的通道。尿液的排泄虽在膀胱,但必须依赖于肾的气化才能完成。因此,尿频、遗尿、尿失禁、尿少或尿闭,均与肾的气化功能失常有关。至于人的生殖功能,也是由肾所主,我们在前边已经讲过。粪便的排泄,本是大肠的传化糟粕功能,但也与肾的气化功能有关,如肾阴不足时,可致肠液枯涸而便秘;肾阳虚损时,则气化无权而致阳虚便秘或阳虚泄泻;肾的封藏失司时,则可见久泄滑脱。所以说肾开窍于二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