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3-03-14 15:21:37  来源:速问医

  • A+
所属分类:中药良方

本文目录

1 苦参的功效2 苦参的作用3 苦参的临床应用4 苦参的副作用

苦参的功效

苦参(学名:Sophora flavescens)为豆科苦参属的植物。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南北各省区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脾胃虚寒者忌服。胃弱者慎用。

久服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

苦参的作用

1、美容护肤作用:性寒,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效,苦参浴能够清除下焦湿热,并且杀虫止痒,对皮肤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植物中草药能够平衡油脂分泌,疏通并收敛毛孔,清除皮肤内毒素杂质,丰富的本草营养,促进受损血管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恢复皮下毛细血管细胞活力,肌肤重现紧致细滑,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

2、抗菌作用:苦参醚提物及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苦参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肿瘤作用:苦参碱在体内外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180有抑制作用。

4、升白作用:苦参总碱及氧化苦参碱有明显的升白作用,对环磷酰胺、X射线与钴射线照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5、抗炎作用:苦参碱对小鼠巴豆油引起的耳廓肿胀、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渗出增加、大鼠角叉菜胶性足垫肿胀,均有抑制作用。

6、抗心律不齐作用:苦参碱能对抗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猫室性纤颤;也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及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室性纤颤.对氯仿吸入所致的小鼠心室纤颤、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兔心律失常有明显对抗作用;苦参总黄酮并能对抗心肌细胞团自发及哇巴因诱发的搏动节律失常.此外,苦参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苦参生物碱尚有安定、平喘、免疫抑制作用。

苦参的临床应用

1、治痢疾:陈苦参七两 粉甘草七两.碾为末.用姜一钱与陈茶一撮煎水用煎药 大人服一钱婴儿服三分至五分.(《众妙仙方》)

2、治血痢不止:苦参炒焦为末 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仁存堂经验方》)

3、治痔漏出血 肠风下血酒毒下血:苦参(切片 酒浸湿蒸晒九次为度 炒黄为末净)一斤 地黄(酒浸一宿蒸熟 捣烂)四两.加蜂蜜为丸.每服二钱白滚汤或酒送下 日服二次.(《外科大成》苦参地黄丸)

4、治齿缝出血:苦参一两枯矾一钱.为末;日三揩之。.(《普济方》)

5、治谷胆 食毕头旋心怫郁不安而发黄 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 龙胆一合.为末牛胆丸如梧子大.以生麦汁服五丸 日三服。(《肘后方》)

6、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上三味 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 加至十丸。(《金匮要略》当归贝母苦参)

苦参内服可以治疗湿热性疾病

由于苦参为纯阴之品,沉降下行,因此常用于治疗下焦(指身体下部)湿热较盛的疾病,如湿热痢疾、黄疸、热淋、赤白带下等症,如《仁存堂经验方》,用苦参一味为丸治疗血痢;配木香、甘草为丸,治疗热痢;配地黄,以蜂蜜为丸服,可治痔漏出血、肠风下血、酒毒下血。在治疗黄疸时,可以和牛胆汁配合使用,可使黄疸消退较快;和当归贝母等药配合使用,可治疗妊娠小便不利,也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根据中医相生相克理论,由于糖是甜味的,苦味可以制约甜味,同时苦能燥湿,因此对糖尿病尤其是湿热盛的2型糖尿病患者,医生在临床组方上常常会加入适量苦参。另外,也常辨证应用到心律不齐、肿瘤和哮喘的治疗。

苦参的副作用

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次提到,久用苦参擦牙治疗牙痛,药气进入人体,使人腰部沉重,有伤肾之弊。因此后代医家多认为苦参不可长期服用。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我曾经被腰部沉重的病痛折磨,坐得时间长了,走路就很困难,必须先慢走十几步后才能像正常人那样走路。有一位武官对我说:‘你是不是用苦参擦牙了?’当时我因牙痛用苦参擦牙已经好几年了。这就是腰部沉重的原因。苦参擦牙,药气进入人体,它能伤肾脏,所以使人腰部沉重。后来有位管理宗庙礼仪的官员叫舒昭亮,也用苦参擦牙,时间久了也觉得腰部沉重。从此我深知苦参的弊病,就再也不用了。这是在以前的方中所没有记载的。”这是沈括记载苦参有伤肾之弊的一则笔记,他认为“此皆方书不载者”,说明在此之前对苦参的这一不良反应还未引起重视。苦参确有伤肾之弊。清朝张璐《本经逢原》载:“年高之人不可用也,久服苦参多致腰重。”

相关文章: